在全民健身国家战略深入实施和体育产业蓬勃发展的时代浪潮中,赛事型体育小镇这一创新载体正焕发勃勃生机。这些依托特色赛事资源崛起的小镇,不仅是顶级竞技的舞台,更日益成为激活全民健身热情、驱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力引擎与共建共享宜居宜业新家园的典范。它们的兴起,为健康中国、体育强国建设提供了独具特色的实践路径。
赛事驱动的集聚效应
赛事是赛事型体育小镇的核心引擎与灵魂所在。精心引入或自主培育的具有区域影响力乃至国际知名度的高水平赛事(如马拉松、自行车、水上运动、冰雪项目等),如同磁石般强力吸引着专业运动员、体育爱好者、媒体及赞助商的广泛关注与涌入。例如,浙江千岛湖依托优质水域资源打造的公开水域游泳、铁人三项等赛事集群,每年吸引数十万选手与游客,形成了显著的“赛事流量”。
这种集聚效应绝非昙花一现。长期承办固定赛事为小镇带来了持续的客流与关注度,极大地促进了本地住宿、餐饮、交通、零售等基础服务业的繁荣发展。更重要的是,赛事集聚显著提升了小镇的知名度与品牌价值。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张斌指出:“顶级赛事IP是稀缺资源,承载着巨大的品牌溢价能力。成功运营赛事的小镇,其区域形象与综合吸引力往往获得质的飞跃,为后续发展奠定无形资产基础。” 这种品牌效应带动了旅游观光、体育培训、健康休闲等相关产业的协同发展。
健身生态的有机培育
赛事型体育小镇的核心使命远不止于举办赛事本身。其更深层次的价值在于营造浓厚的全民健身氛围,激活健身意愿、降低参与门槛、提升居民健康水平。小镇依托赛事场馆和配套设施,积极向公众开放,并策划组织大量群众性体育赛事与趣味体育活动。张家口崇礼在冬奥会后,其世界级的冰雪场馆设施持续向公众开放,配套推出各类冰雪体验课程与大众冰雪赛事,显著降低了普通人参与冰雪运动的门槛,“三亿人上冰雪”在此成为生动现实。
这种全民健身生态的培育,深刻改变了小镇居民的生活方式与健康观念。便捷可及的优质场地、丰富多样的活动选择、浓厚的运动社交氛围,持续激发着居民的运动热情,使体育锻炼从“任务”转变为“习惯”。清华大学体育产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王雪莉教授强调:“体育小镇通过供给侧改革,提供了高品质的健身空间与服务,其营造的‘沉浸式’运动环境,是推动健康关口前移、提升居民健康素养的有效模式。” 运动成为小镇生活的日常,健康成为社区的共同追求。
产城融合的创新路径
赛事型体育小镇通过“体育+”战略,有力驱动了产业升级与经济多元化。赛事不仅直接拉动消费,更成为撬动体育产业链延伸的支点。围绕核心赛事,体育用品研发与制造、赛事运营服务、体育经纪、运动康复、体育旅游、运动营养等上下游产业得以在小镇及周边区域集聚发展。福建晋江依托多年积累的体育用品制造业基础,积极发展赛事经济和体育服务,形成了“制造+服务”双轮驱动的体育产业集群典范。
与此赛事与体育产业的蓬勃发展显著提升了小镇的宜居宜业属性。居民在享受便捷优质的体育运动资源的也获得了更丰富的就业机会与发展前景。体育及相关产业的兴起创造了多样化的就业岗位,吸引了专业人才流入。优美的运动环境、健康活力的社区氛围、持续完善的基础设施与服务配套,共同构成了独特的吸引力。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教授吕斌认为:“成功的体育小镇实现了‘以赛兴城、以体促产、产城融合’,体育成为新型城镇化的特色动能,提升了土地价值与人口粘性,是探索宜居宜业新空间的重要实践。”

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考量
赛事型体育小镇要实现长期繁荣,必须破解可持续运营的挑战。大型场馆和设施在非赛时段如何高效利用,避免闲置浪费,是核心问题之一。这要求小镇在规划设计阶段即充分考虑多功能性与灵活性,积极引入专业运营机构,拓展会展、培训、全民健身、文化演艺、休闲旅游等多业态经营。奥运场馆“水立方”赛后成功转型为集游泳、嬉水乐园、商业活动于一体的综合娱乐中心,其经验值得借鉴。
长效发展更需多元主体的协同治理与创新驱动。政府需在规划引导、政策支持和基础设施保障方面发挥关键作用。市场主体(如赛事公司、体育企业、投资商)则是运营活力的主要来源。社区与居民的深度参与和认同感构建也至关重要。拥抱数字化、智能化趋势,运用科技手段提升赛事体验、优化设施管理、创新服务模式(如智慧导览、虚拟赛事、数据分析驱动的健身指导)是未来保持竞争力的关键方向。持续投入研发,培育本土赛事IP,形成独特难以复制的核心竞争力,是小镇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
结论:共建共享的活力新家园
赛事型体育小镇名单的推出与建设实践,生动诠释了体育作为综合社会价值的强大载体功能。通过高水平的赛事引擎,小镇吸引了全球目光,激活了区域经济;通过精心培育全民健身生态,显著提升了居民健康福祉与生活质量;通过“体育+”战略的深度实施,成功探索了产城融合、宜居宜业的新型城镇化发展路径。
其核心价值在于构建了一个以运动为纽带、以健康为目标、以发展为动能的社群共同体,为居民和从业者打造了富有活力、归属感强的新家园。未来,应着力强化政策协同与规划的前瞻性,建立健全小镇可持续发展评估与动态调整机制;深化科技赋能,提升智慧管理与服务能力;持续培育特色体育文化,增强社区凝聚力。唯有如此,赛事型体育小镇才能持续绽放魅力,真正成为推动全民健身深入发展、助力体育强国建设、共创人民美好生活的闪亮标杆与深厚基石。